“駕校除名,自學成才”、“新手上路,隨時變道”、“開過拖拉機、開過坦克,剛學開車”,這些透著小幽默和小睿智的車貼,在廣深兩地越來越多地見諸私家車的車尾和車身。誰能想到“新手上路”這樣的車貼讓身后老司機保持寬容時,也會讓“撞車黨”盯上呢?而貼在車尾的反光車貼除了有警示作用外,也影響了后方駕駛員的注意力。個性車貼從“熊出沒”到“打醬油”,還是惹來了爭議。
支持派
個性車貼引領“后窗文化”
車友“Zom bie”:從最早的“熊出沒,請注意”到現(xiàn)在的“哥是出來打醬油的”等各式車貼,都可以看作是汽車文化的一種,有人稱它為“后窗文化”。在開車開得很累、堵車堵得很悶時,一輛后尾貼著“碰撞十次,九勝一平”流氓兔的車進入視野,你可能一掃疲憊,咧嘴大笑。
車友“卡萊斯妞”:一些車貼流行語,也是一種自我調(diào)侃、娛樂為主的生活態(tài)度。至少讓我們開車戾氣不會那么重。并且,由于有著龐大的市場需求,車貼已逐漸成為一個成熟的產(chǎn)業(yè),正向文化創(chuàng)意產(chǎn)業(yè)走進。希望以后的個性車貼越來越有意思,設計也更科學吧!
反對派
語言粗俗 影響駕駛
車友“米斯特羅”:“姐很慢,看著辦”、“著急你就飛過去”,開了十多年車,我并非不懂幽默,但每每看到這樣自以為個性的車貼,就會覺得智商受到侮辱。對那些語氣挑釁、并用反光材質(zhì)制成的車貼特別反感。晚上開車,前面要是碰上這么一個車貼,前大燈往反光材質(zhì)上一照,眼睛都睜不開。
車友“隨風飄逝”:每年過完春節(jié)從家中返深,高速公路上一路可以看到用光盤、撲克牌、絲襪或者一些搞怪的車貼遮擋車牌號的汽車,這些車都開得很急、很快,為了避免被電子狗拍攝到,才想出這一損招來。開那么快總是不安全的,不僅是自己不安全,對高速公路上其他車輛也很不負責任。
另有一些趣味型的車貼,故意將上面的字做得很小,吸引后車的駕駛員靠近觀看,這樣很容易引發(fā)車禍。車貼太大了也不好,有些人貼那種膠質(zhì)貼紙,很大,很鮮艷,這些車跑在街上免不了吸引人去看,和故意貼小字的車貼差不多,都害人不能集中注意力開車。
中立派
“新手上路”很危險
車友“圓桌騎士”:我對個性車貼抱著一種中立心態(tài),有些車貼很有趣,而有些卻會給車主無形之中帶來危險。
車尾貼個“新手上路”豈不是在告訴撞車黨:來吧,撞我吧!我的一名女性朋友,拿到駕照后就買車,她在車尾貼上“新手上路,請多包涵”,原本指望這車貼能帶來好運氣,至少在起步慢的時候,后面的人不會猛按喇叭。結(jié)果卻遭遇了傳說中的“撞車黨”,硬是被對方坑走了500多塊錢,得不償失啊!我覺得可以貼點輕松好玩的,比如“哥是出來打醬油的”、“不要愛上鍋,鍋只是電飯鍋”,“新手上路”這么危險的標語就不用貼了,平時開車謹慎點就好。
記者提醒
《道路交通安全法實施條例》第13條規(guī)定,“機動車噴涂、粘貼標識或者車身廣告的,不得影響安全駕駛?!彼裕N車貼并非可以隨心所欲。如果貼在車窗等明顯妨礙視線的位置或是遮擋住了車牌,交警對車主會進行處罰。
編者按
記錄有車生活的精彩與苦惱、發(fā)揚友愛互助精神,將你的得意經(jīng)驗拿來曬一曬,是為“吹水自留地”;發(fā)掘不恥下問之心,將你的大小問題拿來抖一抖,由專業(yè)人士為你解答,是為“服務Q&A”;發(fā)揮主人翁的“參政議政”職能,將你的觀點意見拿來雷一雷,是為“家長里短”。
(摘自南方都市報)